湖北日报讯 (记者龙华、通讯员蔡敏、邓国欢)10日,国际顶尖学术杂志《科学》(Science)发表了同济医院儿科教授郝燕等学者的一项科研成果论文。据称,该研究或将为揭开自闭症发病机制开辟新方向。“小老鼠看到别的老鼠挠痒痒,也情不自禁挠起来。痒,是有传染性的。”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郝燕介绍,通过对小鼠3年的实验证实,大脑视交叉上核(SCN)区域的神经肽GRP(胃泌素释放肽)和其受体GRPR(胃泌素释放肽受体)是控制传递痒觉等信息的关键,“模仿挠痒在小鼠身上是通过固定神经分子通路而发生的。”对同属哺乳类动物的小鼠“模仿挠痒”行为的研究,有可能打开一条对人类自闭症神经病理机制深入研究的新途径。
目前,人类对自闭症发病机制仍缺乏了解,治疗手段收效甚微。研究发现,对模仿性行为的研究将有助于自闭症的治疗研究。
郝燕解释,模仿能力下降和丧失,动物和人不仅缺乏学习能力,还会出现沟通障碍,难以融入群体。自闭症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疾病。患者模仿能力差,不能关注人的表情变化,缺乏心智解读能力,与人沟通困难,学习能力明显下降。
Copyright © 2001-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-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-20231273 -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鄂)字第000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-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(鄂)字3号 -
营业执照
鄂ICP备 13000573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
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