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邹婵娟 通讯员姚林萱)近日,微信中传得较热的当数“塑料大米”了,有市民对于每日必吃的大米产生了不信任感。昨天,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康康姐表示,“塑料米比大米贵”,别相信此类谣言!
记者了解到,这段视频共两分钟,视频中,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,经过熔解、拉丝、切割等工序,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。视频配有文字称,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。
康康姐特此将“塑料大米”的谣言在网上梳理了一遍,大致如下:
2011年,国内外社交媒体出现类似塑料大米在中国制造的谣言。随后,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“塑料大米”并非被当做食物。
2015年,网上出现“塑料大米”的另一个版本“棉花大米”,该谣言称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。随后被媒体辟谣称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,不会是真棉花,因为棉花熔化后会像泥巴一样毫无柔韧性,无法拉丝切粒。
2016年10月,“塑料大米”的谣言死灰复燃,国内外媒体相继辟谣。11月,塑料加工大米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,多家媒体相继就此视频进行辟谣。
2016年,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袋50公斤装的“塑料大米”,引发全球关注。12月30日,尼日利亚官方公布了沸沸扬扬的“塑料大米”事件的调查结果。结果显示,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,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。
近日,“塑料大米”的谣言再度出现。真相是什么?康康姐说,有塑料行业人士观看了网传视频后表示,这根本不是在制造什么塑料大米,而是一个最基本的塑料造粒过程。他说,视频中所用的设备在塑料行业很常见,应该就是一台塑料造粒机。就是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,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。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,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、运输。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,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。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多了,怎么会用塑料去替代大米呢?
Copyright © 2001-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-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-20231273 -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鄂)字第000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-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(鄂)字3号 -
营业执照
鄂ICP备 13000573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
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