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葚
马桑果
本报讯(通讯员龚晨睿 欧阳英英 记者黎清)昨日,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发布警示,近期连发多起误食马桑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。该有毒野果外形酷似桑葚,市民需提高认识、加强警惕。
据介绍,马桑果又名水马桑、鸡瘟柴等,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,我国南方各省多见。该果实每年5~6月成熟,从鲜红色变为紫黑色,外形似桑葚,所以常被当作桑葚而误食中毒,甚至引起死亡。
误食马桑果后,毒素会刺激大脑皮层,半小时至3小时左右出现兴奋、痉挛、呕吐等症状,引发脑水肿、呼吸衰竭,损害肺、肝、心、肾等脏器。
专家提醒,市民外出游玩,特别是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,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、野菜。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,必须立即催吐,并及时用小苏打水或温盐水催吐、用蛋清灌胃,并立即就医。
另据长江日报:
本报讯(记者刘睿彻)还记得小时候养蚕,采摘桑叶时吃过的桑葚吗,熟透的桑葚鲜亮味美。可是外形酷似桑葚的马桑果吃了却会中毒。12日,省卫计委、省疾控中心警示,我省发生多起误食马桑果中毒病例。
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专家委员会、省疾控中心卫监所的两位专家龚晨睿和欧阳英英介绍,入夏以来,一种名叫马桑果的有毒野果成熟,因外形酷似桑葚,被当成桑葚误食后会导致中毒。近期,我省已连续发生多起误食马桑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。误食马桑果引起中毒,以往在我省也时有发生,需要提高认识和警惕。
马桑果确实是桑葚的近亲,为桑科植物,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,在我国南方各省多见。连成熟过程也像桑葚,马桑果圆形多肉,未成熟时呈绿色,每年5—6月份成熟,初呈鲜红色,后渐变为紫黑色,味甜略涩,然而有一点不像——有剧毒。
马桑果实内的有毒成分为马桑毒素,它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、痉挛、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。马桑果中毒一般在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出现。轻者表现为头昏、乏力、面色苍白、出汗、流涎,但神志清楚,无抽搐。重型患者呈现神志恍惚、昏睡、瞳孔缩小或扩大,反复抽搐,抽搐时口唇出现紫红色。特别危重型患者呈现昏迷、呼吸衰竭,甚至死亡。
据悉,发生马桑果中毒的患者不少是不识其真面目的学生。食品安全专家提醒:市民外出游玩,特别是学生在放学路上,不要觉得认识桑葚,就“大胆食用”,路边的野果、野菜不要采。
Copyright © 2001-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-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-20231273 -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鄂)字第000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-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(鄂)字3号 -
营业执照
鄂ICP备 13000573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
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