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讯(记者龙华、通讯员彭祎)“走一会儿小腿就会疼痛无力,必须找个地方坐着,休息三五分钟以后才能继续走路,小腿痛了又需要再休息。”今年44岁的田先生(化名),最近两年一直被这种症状所困扰。直到来武汉亚心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,原来罪魁祸首是下肢血管患上了“动脉粥样硬化”。
男子抽烟20多年 双下肢血管堵塞
“原来只听说过心脏才会得‘动脉粥样硬化’,没想到腿也能得上这毛病!”得知自己下肢患上了“动脉粥样硬化”,田先生表示前所未闻。
田先生有20多年的抽烟史。两年前,他就感觉右腿“不太好使”,经常出现麻木感和疼痛感。
“起初以为是关节炎,到其他医院看过,做过针灸,吃过中药,但疗效都不好。”田先生说,直到最近,右腿不适的症状还未得到缓解,左腿也开始“闹情绪”了。“持续疼痛,脚底板经常发麻,穿鞋子都没有知觉,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。”为此,田先生意识到问题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,于是,在朋友的推荐下,他来到亚心总医院进行检查。结果显示,他的双腿大腿部位的股浅动脉血流异常缓慢。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腹主动脉下端及双侧髂动脉完全闭塞,闭塞长度达160mm。双侧髂动脉是负责双下肢供血的总开关,因为闭塞后血流不畅,下肢供血不足,所以田先生才会出现双腿疼痛、发麻的症状。
亚心总医院副院长、骨科主任金捷教授介绍,田先生的病情属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,必须马上进行手术疏通血管,时间拖得越久,对血管的损伤越大。
分析田先生病情后,医生认为,通过微创介入的手段植入支架,恢复患者下肢正常血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。
血管内微创介入治疗打开血管“通路”
年纪不算大,也没有三高,平时除了抽烟,没有其他不良嗜好,为什么会得这种疾病呢?
亚心总医院医学影像科/放射介入科主任马小静介绍,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病、多发病。一般是全身性疾病,好发于某些大、中型动脉,如腹主动脉下段、髂动脉、股动脉、小腿动脉等处。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疾病在下肢的表现,如同水管被阻塞一样,当动脉内膜增厚、钙化、继发血栓等造成管腔狭窄,甚至闭塞后,因为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下肢,慢性缺血所引起的症状便一一出现,所以田先生才会出现腿痛、麻木等。
马小静说,该病的高发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,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更易受到该病的“青睐”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还特别“关照”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等“三高”患者,且发病年龄大大早于其他人群。
马小静介绍,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高度的致残性,一旦发现必须及时进行治疗。因为该病越到晚期,发展越快,不要认为这是一种慢性病,能够择期治疗,而且早治疗,效果往往也会好得多。
好在田先生确诊该疾病为时不晚。9月30日,马小静带领放射介入团队,为田先生施行了髂动脉支架成形术。术中,医生在田先生的皮肤上穿刺一个小眼,将导管、球囊、支架送到病变动脉处,将狭窄明显的病变血管先用球囊扩张再植入支架,从而达到恢复血流的目的。
该术式治疗创伤小、恢复快。术后第二天,田先生便觉得左右腿疼痛和麻木的症状明显好转。“走路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‘走走停停’了!”田先生和家人十分高兴。
预防:40岁后建议血管体检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
“真正像田先生这样,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得到早期确诊并治疗的患者并不多。根据临床经验,大多数患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缺乏足够的认识,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到医院接受治疗。”马小静说。
“腿脚总是觉得发冷或发麻,这是下肢动脉缺血的早期信号。”马小静提醒,如果在脚冷的同时还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,那就更不能掉以轻心了,遇到这种情况,就有必要去医院进行检查。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积极预防非常重要。马小静建议,普通人群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,注重日常锻炼特别是要经常行走,合理均衡膳食,戒烟限酒。40岁以上人群,有条件的可将多普勒血管彩超纳入常规体检范畴,50岁以上每年应做一次血管彩超,了解下肢动脉健康状况。